在荔灣區粵劇博物館內,兩位演員正在廣福臺上表演《呂布與貂蟬》。南方日報記者 馬藝天 攝
百年前繪在紙上的鮮花,通過機械的身體重新盛開,游人輕撫便會含羞合上;飛過漫漫美術史的鳥雀,在“數碼林間”棲息。在廣州十香園,一場數字科技與傳統文化的碰撞展覽吸引了大批年輕人前來觀展。
一場展覽體現的不僅是新鮮的內容呈現形式,更是廣州在文化強市建設上不斷探索創新的一面鏡子。作為有著兩千年歷史的老城市,廣州提出要打造紅色文化、嶺南文化、海絲文化、創新文化四大文化品牌,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城市范例。
文化是塑造社會文明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建設也是提高社會文明程度的主要途徑。以打造四大文化品牌為抓手,廣州正通過文化滋養人、滋養城市來提升文明城市高度。
紅色文化領航
位于廣州市越秀區中山四路42號的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下稱“農講所”)在剛過去的“五一”假期成為最熱門的旅游地之一?!芭笥讶锖枚嗳硕既マr講所打卡了,里面能學到很多黨史故事,外面紅色圍墻也刷屏了?!笔忻駞^小姐打開朋友圈向記者展示說。
“2021年1月到5月8日,農講所總共接待人數達到176481人;從2月20日開始至五一假期結束,來農講所進行黨史學習教育的人數達93281人次,1868批次?!鞭r講所副館長雍玲玲介紹說。
“在游覽這些紅色景點的過程中,我們了解了黨的歷史,也了解了廣州這座城市發展的歷史?!眳^小姐說,“當然不僅僅只是看過而已,這些紅色文化景點對我們新一代青年來說,也是一種奮斗方向的指引”。
這座承載了厚重歷史文化的建筑,用紅色的外墻點綴了英雄之城,也是廣州用紅色文化為城市精神文明發展領航的樣本之一。
用好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搞好紅色教育,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廣州充分建好用好革命博物館、紀念館等黨和國家的紅色基因庫,以中共三大舊址紀念館擴建為核心,整體規劃推進紅色革命遺址保護與活化利用,推進紅色文化傳承弘揚示范區(越秀片區)建設。
除了活化景點,越秀區還組建一批宣講隊伍,帶著紅色文化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進社區,讓紅色文化伸手可見,觸手可及。文以載道、文以植德、文以化人。城市文明建設離不開價值的引領、文化的滋養,市民骨子里的文明離不開文化的滋養、文化的熏陶。
接下來,廣州將進一步加強紅色革命文物的保護和傳承利用工作,深入挖掘紅色文化的內涵,擦亮英雄城市的文化品牌,增強廣州在大灣區中的核心引擎城市的地位,進一步實現四個出新出彩和老城市新活力。
嶺南文化綻放
“團圓難望見,弦斷樂無音?!痹诶鬄硡^粵劇博物館內,兩位粵劇演員正在池中央的廣福臺上表演《呂布與貂蟬》。家住附近的徐伯已經72歲了,穿過永慶坊來這里聽一出戲,已經成為他的生活日常。他說,“改造之后住在附近舒心多了,樓房修舊如舊,也留住了我們老一輩的鄉愁?!?/p>
2019年9月,恩寧路永慶坊聯合荔枝灣片區啟動國家4A級景區創建工作,歷時近10個月,順利通過國家4A級旅游景區創建驗收,同時也正式成立了廣州首個非遺街區。廣輝彩瓷藝術工作室就位于這條街上。
“廣彩一直都是嶺南文化對外的重要商品。近幾年,以永慶坊為代表,我們把傳統嶺南文化集中在一塊進行展示,讓更多年輕人來了解,也便于發掘新生的力量?!睆V輝彩瓷藝術工作室創始人譚廣輝說,“通過我們的不斷宣傳,現在不少年輕人也對廣彩技藝逐漸感興趣了,我們每年都會通過校企合作開辦學習廣彩的技藝班,每年招收十來個人?!?/p>
留人留形留神韻,見人見物見生活。廣州市創造性地提出以荔灣區為起步區建設嶺南文化中心區,進一步弘揚嶺南文化,彰顯嶺南文化獨特魅力,不斷擴大廣州嶺南文化影響力和輻射力。
永慶坊項目改造后已經成為了廣州新的文化名片,將優秀的嶺南文化用不同的方式傳承下去。通過對文化的再塑造,廣州為市民提供新的生活空間。傳統文化的存續為城市發展留住了“根”,也與城市文明建設相輔相成。一塊傳統文化與現代城市文化交相輝映、嶺南文化與紅色文化有機融合,本土文化與國際文化密切交流的新嶺南文化中心地正在荔灣區崛起。
創新文化騰飛
與恩寧路歷史街區隔江相望的琶洲西區,又是一片完全不一樣的景象。
占地面積2.1平方公里的琶洲西區是2015年以來整個琶洲島的發展重點,密密麻麻的高樓大廈正在這里拔地而起。站在邦華環球貿易中心的大樓上俯瞰琶洲西區,也許每天看到的景色都不一樣。
琶洲管委會黨組書記、主任郭明富介紹說:“琶洲西區現在已經引進了一批數字經濟領域的龍頭企業和其他領域的總部企業,包括騰訊的微信事業總部、阿里巴巴的華南總部、唯品會全球總部、三七互娛全球總部等?!?/p>
作為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片區經濟的發展趨勢對城市文化的塑造也將起到重要的作用。
“數字經濟發展對于構建創新型城市有一定的推動力,它能用更生動、更形象、更靈活的方式展示、宣傳文化,做好文化輸出?!比呋矢笨偛贸塘照f,“以三七互娛為例,我們早前通過制作多款功能游戲,來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比如說去年,我們制作一款名叫《嘆西關》的功能游戲,以廣州老西關為背景,通過對廣府文化的提煉和轉化,讓廣茶文化以契合這個時代的文化形態,走進現代人,特別是走進年輕人的生活中?!?/p>
城市文化在數字經濟高速發展的背景下,已經迎來新的傳播方式、呈現模式,也為城市文化產業未來的發展不斷提供新的動能、挖掘新的消費方式?!白鳛閺臉I者,我們能感受到,數字經濟在文化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廣州在這一塊的發展,也將為文化發展提供新的養分?!背塘照f。
文化建設與城市文明建設共生共存。從城市整體文明程度提升,到兼顧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文化產業繁榮發展,再到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傳承和交流發展,文化正成為支撐廣州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點。
統籌:洪奕宜
南方日報記者 馬藝天 馮艷丹